您好,欢迎进入迪威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

19988316660

缅甸地震即将来到“黄金72小时”,我国救援人员与死神赛跑

发布时间:2025-03-31 15:59浏览次数:

迪威国际:

当地时间3月31日7时15分左右,中国救援队再次搜救出一名被埋在废墟中超过65小时的29岁女孩。这是中国救援队抵达曼德勒13个小时后救出的第四名幸存者。今天下午,地震将迎来黄金救援72小时,缅甸救援面临巨大挑战。

3月31日,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的首批紧急人道主义抗震救灾援助物资正在安装(图片来源:新华社)

黄金72小时”现在是地质灾害后的黄金救援期,这是救援界的共识。救援界认为,灾后有灾“黄金72小时”在此期间,受害者的存活率极高。在全球历次大地震中,72小时内的国际救援是最有效的救援方式。

目前当地救援情况复杂,余震随时发生。据缅甸气象水文部门当地时间3月30日发布的通知,该国中部地区28日发生强烈地震后,截至30日上午共报告25次余震,其中震级最高为7级.5级,最低为2.8级。

受地震影响严重的曼德勒省、实皆省、在内比都和其他地方,许多基础设施被摧毁,数百栋房屋受损、崩溃,救灾和医疗物资严重短缺。

据新京报报道,清华大学政治学博士姚颖在地震前曾多次前往缅甸。姚颖认为这次地震救援有很多困难。一方面,缅甸基础设施差。道路硬化率只有20%周围,而且硬化道路质量普遍较差。另一方面,缅甸的建筑普遍质量不高,难以抵御地震冲击。

此外,缅甸普遍缺电。缅甸 美国城市地区主要依靠国家电网供电,在停电时依靠柴油机发电;农村地区主要依靠太阳能等分布式电源很多条件一般的家庭把电动车或机器上的电池拆下来作为储能设备,一般白天充电,晚上只够灯泡用、电风扇是用来给手机充电的,只有有柴油发动机或电池的家庭才能供应其他电器。

极端新闻记者注意到,最近几天震区最高气温接近40℃,对搜救工作也是极大的考验。

据红星新闻报道,我参与其中“土耳其大地震”中国探险协会紧急救援委员会副主任万协表示,现在缅甸震后救援工作最大的困难之一在于当地的医疗问题“后期的防疫问题非常关键。

缅甸的地方瘟疫主要有三种:登革热、疟疾和霍乱。万伟说登革热更难对付。据中央电视台消息,已经抵达缅甸的中国救援队队员在飞机上都带了霍乱疫苗。由蚊子叮咬传播的登革热比霍乱更难预防。万伟解释说,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很难穿上防护服“许多地震灾民仍被安置在街头。除了震后疫情,预计后续感染登革热也很麻烦。

万伟还提到了地震后可能出现的石棉污染。有报道称,除了普通建筑或混凝土结构倒塌产生的大量灰尘碎屑导致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外,缅甸震区的部分建筑还含有石棉材料。过量吸入石棉纤维也可能导致“石棉肺”这种慢性肺病。万伟说,如果你想保护这一点,你需要穿防护措施,如戴N95口罩、面镜、护目镜等,但现场炎热的天气会成为另一个问题。

目前,中国救援人员正在与死神赛跑,为震后的生命而战“黄金72小时”内抢救更多生命。

此外,应缅甸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缅甸提供1亿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抗震救灾援助。首批援助主要包括1200顶帐篷、8000条毛毯和40000多个急救包由包机运往仰光。中国还将向缅甸提供饮用水、速食等急需物资正在集结,将于近期运抵灾区。


19988316660